在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今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面临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挑剔目光,更是法规与标准的严格审视。一次由病媒生物(如鼠类、蝇类、蟑螂等)引发的污染事件,足以导致品牌声誉崩塌、产品召回、法律追责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系统化、科学化地管理病媒生物风险,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 基于“灭杀”而又超越“灭杀”,构建系统化管理体系
传统“见虫杀虫”的被动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的安全需求。专家呼吁强调综合虫害风险管理,核心在于将病媒生物防控提升至企业管理系统层面。
1、组织体系保障是虫害风险管理的根基。
企业需将病媒生物管理纳入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和GMP/GHP(良好操作规范/卫生规范)体系中。
建立由主要领导总负责,卫生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分工协作,各部门/班组配备兼职监督员的立体化管理网络,确保责任明确、执行到位。
2、科学的管理程序是实现有效管控的关键。
专家建议建立“危害评估——设计方案——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价——改进提升”的管理闭环。
其中,要通过系统检查和持续监测,精准识别厂区内病媒生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及潜在风险点;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覆盖“建筑设计与维护”“员工培训与监督”“控制与效果评价”的全方位计划,并且强调在厂房设计、建材选型阶段即融入预防理念;
进行针对性培训、确保信息有效沟通、严格执行计划、并做好详细的过程记录。
二、确立“预防为主、环境治理优先”的核心策略
专家认为,食品企业在虫鼠害防治方面,要坚持“常态预防重于事后灭治” 和 “环境治理优先于化学防治”的观念。这直接关系到控制成本、食品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1、构建物理屏障,严防虫鼠害侵入。
比如,要按照标准建设防鼠设施。下水道口要安装缝隙≤10mm的竖箅子或横箅子,地漏要加盖。门的缝隙≤6mm,木门及门框底部包300mm高铁皮,库房设置0.6m高挡鼠板。窗及通风口要保证完好,排风扇/通风口加装网眼≤6mm的金属网罩等等。
比如,与外界相通的门窗需安装风幕机、纱门、纱窗或门帘等有效的防蚊蝇屏障。
2、做好孳生地整治,从源头控制。
建筑设计与维护方面,要从源头避免产生易积尘、形成死角或孔洞的结构;
优先选用不易产生栖息地的设计和材料;
要确保地板、墙面、天花板完好无裂缝。
严格执行食品工厂的卫生规程,建立并落实定期清洁消毒制度,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垃圾和积水,保持环境干燥清洁,生产设备需定期清洁维护,不留卫生死角;
同时,原材料、产品离地离墙存放;
垃圾日产日清,使用带盖、密闭、抗鼠咬的垃圾容器,等等。
三、 以安全对安全,虫害风险管控强调合规
当预防措施和环境治理仍不足以完全控制时,需采取主动控制措施。首选物理防治(如粘鼠板、捕蝇灯、诱捕器)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方法。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
安全方面。强调药物安全性,严格选用高效低毒、对食品污染风险极低的药剂,优先考虑饵剂、胶饵等剂型。强调操作规范性,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精准施药,避免药物飘散、污染设备、原料及产品。强调法规符合性,所用药物及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禁使用禁用药物。
四、选择专业伙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构建高效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体系,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企业往往需要借助外部专业力量。若委托专业虫控公司,需明确合同中双方责任,并实施有效监督。
专业虫控服务商能提供从初始评估、方案制定、设施建设维护建议、到科学实施监测与防控措施的全链条服务。
合格的外部服务商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为食品企业快速达标、持续改进、合规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专家认为,病媒生物综合管理绝非简单的“杀虫”服务,而是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重视虫害风险管理,就是重视企业的食品安全根基、品牌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我们携手,以科学严谨的管理,筑牢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线。